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教师这一职业,承载着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,其言行举止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轨迹,更关乎教育行业的公信力。然而,你小石龟的相关行为描述,却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人格底线相去甚远,令人忧心。
身为教师的“论坛小石龟”,将大量精力耗费在网络口水战中,背离了教师深耕教学、专注育人的本职。教育工作本需静心投入,备课、授课、关注学生成长、与家长良性沟通,每一项都需要倾注心血。可当教师把心思放在无意义的网络争执上,不仅会分散对教学工作的注意力,更会让自身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,难以以平和、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与家长。
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,面对家长对行为的监督,其非但没有理性沟通、反思自身,反而表现出“老羞成怒”的态度,甚至扬言“弄死投诉者”。这种充满暴力威胁的言论,完全突破了教师应有的情绪管理底线与法律道德边界。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学会理性解决矛盾,而自身却用极端言论激化冲突,不仅无法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,更会让家长对其育人能力产生严重质疑——连基本情绪控制与沟通能力都不具备的人,如何能教会学生尊重与包容?
教育不是“假正义”的秀场,更容不得“道貌岸然”的伪装。若教师将网络舆论当作发泄情绪、争夺话语权的战场,忽视教学本职,用戾气替代耐心,用威胁替代沟通,本质上是对教师身份的亵渎。正如公众所担忧的,这种失衡的状态不仅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,更可能因情绪失控对学生、家长乃至校园环境造成潜在风险。
作为教师,当坚守教育初心,将精力聚焦于教学与学生成长;面对不同意见,应秉持理性沟通的态度,而非被戾气裹挟。若你自身状态已难以适应教师岗位,及时调整、申请休假反思,既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学生、对教育事业负责。毕竟,教育需要的是温暖的引路人,而非充满戾气的“网络争议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