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拥有第二修正案,每年付出一些枪支死亡的代价也是值得的
——查理·柯克
第二修正案的内容和查理·柯克这句话的背景与含义。
1. 第二修正案是什么内容?
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原文是:
“A well regulated Militia,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,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, shall not be infringed.”
中文翻译:
“纪律优良的民兵部队对自由州的安全实属必要,人民持有并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容侵犯。”
尽管条文简短,但这句话的解释在美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,主要集中在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上:
· 集体权利说:一种观点认为,修正案的重点在于前半句“纪律优良的民兵”。这意味着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”与“民兵服役”是紧密相连的,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州政府能够组织民兵,防止联邦政府的暴政。因此,个人拥有枪支的权利不是无限制的。
· 个人权利说:另一种观点认为,修正案的重点在于后半句“人民的权利不容侵犯”。他们认为,前半句只是一个引言或原因陈述,而核心是确认了个人拥有和携带武器是一项天赋权利,与是否参加民兵无关,目的是用于自卫、打猎和抵抗暴政。
2008年的关键判决: 在2008年的“哥伦比亚特区诉海勒案”(District of Columbia v.Heller)中,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判决。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数裁定,第二修正案保护的是个人拥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,且这项权利与是否参加民兵组织无关,主要用于传统的合法用途,如在家中自卫。
这个判决基本确立了“个人权利说”的主导地位,但也指出这项权利不是绝对的,像任何权利一样,可以受到一定的限制(例如禁止重罪犯或精神病人拥有枪支,限制在学校、政府大楼等敏感场所携带枪支)。
---
2. 关于查理·柯克的言论
查理·柯克(Charlie Kirk) 是美国一位知名的保守派政治评论员和活动家,他是组织“转向美国”(Turning Point USA)的创始人。他的这一言论典型地代表了美国保守派和枪支权利支持者(如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)的核心观点。
这句话的含义和背景:
1. 价值权衡:柯克的这句话不是在庆祝枪支死亡,而是在表达一种价值权衡。他认为第二修正案所保障的持枪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自由,它对于防止政府暴政、实现个人自卫和维护美国建国精神是必不可少的。
2. “代价”论:在这种观点下,每年发生的部分枪支死亡(包括凶杀、意外走火等)被视为保卫这项核心自由所带来的一个悲剧性但不可避免的“代价”(trade-off)。他们认为,不能因为这项权利被滥用或产生负面后果就废除或过度限制它。
3. 背后的逻辑:这种逻辑类似于“自由与安全之间的权衡”。支持者认为,用一部分安全感来换取更大的个人自由是值得的。他们坚信,一个武装起来的民众是自由的最后堡垒。
反对者的观点: 反对者(通常是自由派和枪支管制支持者)强烈反对这种说法。他们认为:
· 这种权衡是冷酷无情、不道德的,将人的生命视为可以接受的代价。
· 第二修正案的权利并非绝对,完全可以像其他国家一样,在允许公民拥枪的同时,通过常识性的法律(如普遍背景审查、禁止攻击性武器等)大幅减少枪支暴力,而无需“牺牲”那么多生命。
· 美国的枪支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异常之高,这证明当前的枪支法律是失败的。
总结来说,查理·柯克的这句话是美国国内关于枪支管制辩论中最尖锐、最两极化的观点之一。它直接体现了双方最根本的分歧:一方将持枪权视为不容妥协的核心自由,另一方则认为生命权是更应优先保障的基本权利,并认为可以通过严格的管制来减少悲剧的发生。